4月2日,由中国节能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节能协会第六届理事长傅志寰,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丁志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副司长朱美娜,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节能协会第七届理事长江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和相关部委领导等出席会议并发言。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节能协会第八届理事长姜培学主持。
中国节能协会姜培学理事长主持会议
论坛以“创新 低碳 发展”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论坛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等热点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解读了绿色发展政策,分析了当前新形势下,能源、环境和节能减排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了节能降碳新思路、新模式,为企业、政府搭建了交流平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论坛的召开,非常契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之举,对提高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顾秀莲副委员长做大会致辞
顾秀莲副委员长在致辞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生态的变迁,警示人类文明要想继续向前推进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丁志军副司长在论坛上致辞
丁志军副司长在致辞中指出,节能提效是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升工业能效水平,对降低工业企业生产能源成本、二氧化碳排放,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推进工业节能、绿色低碳发展,稳妥有序推动工业节能从局部单体节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为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朱美娜副司长在论坛上致辞
朱美娜副司长在致辞中指出,计量是节能减排的“眼睛”,是准确监测能源消耗情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积极发挥计量基础支撑保障作用,完善碳达峰碳中和量值溯源体系,开展碳计量相关技术研究,加强碳计量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作《节能与低碳发展》主题报告
杜院士指出:节能应是能源战略之首,提高能效是一个先进的能源体系追求的基本目标。我们必须坚持节约优先的基本国策,将节能作为“第一能源”,以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来推动节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立足现实、务实推进节能、提效工作;放眼未来,争占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让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作《低碳发展与节能》主题报告
江院士介绍了随着化石能源消耗增长所带来的问题以及能源革命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节能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建立零碳的电力系统、采用零碳热量以及充分开发利用各类余热满足热量需求。我们要以创新为驱动,建设新的低碳能源系统,为彻底解决能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作《高质量增长的净零碳动能》主题报告
潘主任介绍了如何科学地认识碳达峰和碳中和,并指出:化石能源碳不能成为高质量增长的动能,零碳能源的生产与消费才是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新增长方式的动能源泉。我们要变轨零碳,多元发力,以品质的增长带动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更公平、更多的就业岗位。
主论坛上,还表彰了节能减排的先进企业,顾秀莲副委员长等领导为获得“2022年度中国节能协会创新奖”的企业颁奖。其中,企业贡献奖11家;科技进步奖4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2项;技术发明奖4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另表彰了10项“2022年度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
论坛同期举办了节能服务、能源计量、热泵、绿色智能用电、氢能等九场分论坛,与会领导、专家、企业代表分别针对三个领域的节能减排形势及对策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节能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的嘉宾、协会会员代表、企业代表和新闻媒体代表共八百多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文/图 刘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