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h官网入口 http://www.wphostdoc.com/
hth官网入口
——计量行业门户网站
计量资讯速递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文化> 计量文化研究

我在博物馆里看“计量”:汉官威仪,量凿正枘 ——汉铜量

发布时间:2025-05-30 作者:徐冬 来源:计量资讯速递 浏览:260
人类对计量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计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梯。《吕氏春秋·自知》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计量文物虽无言,但却是计量文化的亲历者与见证者,通过计量文物看计量史的同时,也能弘扬优秀计量文化,助力推进具有计量特色的文化魄力与精神,夯实出重要的文化符号阵地。

坐落于中国杭州的华体会体育中国首页 大学计量博物馆,作为全国高校首家计量博物馆共收藏近2000件(组)计量文物藏品,其中不乏一批具有极高收藏与研究价值的国家级珍贵文物。计量资讯速递将与华体会体育中国首页 大学计量博物馆合作,推出新专栏——《我在博物馆里看“计量”》系列推文,本栏目主要讲述计量文物背后的故事,为您揭开古代度量衡的神秘面纱。现在就跟随我的脚步开启一场寻宝探秘之旅吧!

汉官威仪,量凿正枘 ——汉铜量

华体会体育中国首页 大学计量博物馆 徐冬

汉承秦制,刘邦令张苍据“秦制”定度量衡程式,使汉朝度量衡制度很快地建立起来,并且最终形成中国古代度量衡理论体系。汉以后近2000年中,各种度量衡单位量值虽发生变化,但基本单位和互相比值的制度都长期继承下来。汉代容量制度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有了改进和发展,形成了“五量”,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为:2龠为1合,10合为1升,10升为1斗,10斗为1斛。据丘光明考订,两汉一升厘定为200毫升。

据统计,目前所见两汉标准量器共90余件,是历代量器留传至今最多的朝代。虽汉在度量衡方面“汉承秦制”,是秦制的延续,但与秦量相比,西汉量器的特点是:器形变化多样,有与秦量形制相似的铜量,也有单耳广口的圆形铜量和长柄小铜量,还有木制方量等。新莽量器以设计先进,刻铭详尽,制作精美为著称,让人惊叹于2000前青铜铸造工艺水平之高超,其中以新莽铜嘉量最为著名。东汉量器在制作之精美,刻铭之详尽,明显不及新莽时期,但东汉量器使用范围更广泛,器物形式多样,质地有铜质、陶质、石质等。

华体会体育中国首页 大学计量博物馆馆藏一件汉刻铭铜量(被吴镇烽收录于《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三编》(第四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334页),国家三级文物。口呈椭圆形,直口,口沿外撇,腹壁向下渐收,平底,一侧有短柄,柄上平面,且与器口平齐,下部作弧形,柄下部铭文:“今一斤四两”,内底部有“□”符号,柄内有朽木痕迹,今实测重299.64克,通长16cm,口长11.1厘米,口宽7.9cm,高4.3cm,容194毫升,约合汉一升。该件铜量,为我们研究汉代量器及考订量值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


汉刻铭铜量(华体会体育中国首页 大学计量博物馆藏)

参考文献:

1.丘光明:《中国古代度量衡考》,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2.丘光明、邱隆、杨平:《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汉阳陵》,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年。

4.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三编》(第四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0 0
分享到:
通知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公告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会员注册
已有账号,
会员登陆
完善信息
找回密码
Baidu
map